家人们敢信吗?曾经傲娇的外资餐饮巨头,现在居然主动把中国业务的控股权双手奉上,先是星巴克找本土资本当掌舵人,这不,汉堡王直接放大招。
让中国私募CPE源峰拿下83%股权,自己只留17%,还砸了3.5亿美元,扬言要在2035年把门店从1250家干到4000家!
这波操作直接看傻围观群众,这是玩脱了还是另有高招?别急,咱们顺着线索扒一扒,剧情反转比短视频还刺激!
事情得从11月10日的官宣说起,CPE源峰和汉堡王联合宣布成立合资企业,CPE源峰手握绝对控股权,原母公司RBI退居二线。
展开剩余80%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换个股东吗?但你知道这背后的反差有多大吗?汉堡王2005年进入中国,整整二十年才开了1250家店,年均也就60多家;现在豪言未来十年年均新增270家,相当于以前四年的开店量,这是要从散步变狂飙啊!
但为啥汉堡王突然这么拼?还得看中国快餐市场的生存法则变了。现在早不是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年代了,2024年市场规模已经破万亿元,2025年预计冲到1.08万亿元,蛋糕虽大,但抢的人太多了!
华莱士靠低价把下沉市场吃透,塔斯汀用中式汉堡玩出新花样,这些本土选手简直是地头蛇级别的存在,华莱士外卖订单占比超60%,塔斯汀私域用户破千万,供应链反应快,定价还灵活,把汉堡王夹在中间,高不成低不就的别提多尴尬。
更要命的是消费者也变了!Z世代点餐先看健康选项,关注度比五年前涨了30%,少油少盐成标配;外卖和预制菜分流了近40%的堂食流量,外资品牌那套全球标准化体系,根本跟不上这快节奏的变化。
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哪是汉堡王妥协,分明是精明的借力打力,自己玩不转本土市场,不如找个懂行的本土大哥带路!
而CPE源峰敢接下这个摊子,也不是盲目跟风。作为投资过蜜雪冰城、泡泡玛特的本土头部私募,它太懂中国消费者的心思了!
汉堡王有1250家门店的基础,还有全球知名的品牌效应,相当于捡了个潜力股,只要用本土化的玩法激活,比如搞点中式口味的汉堡、搭建下沉市场渠道、升级数字化运营,完全有可能翻身。
再说RBI也不亏,保留17%股权还签了20年主开发协议,既守住了品牌品质的底线,又不用操心中国市场的运营琐事,专心输出品牌标准和供应链资源,躺着就能分红利,这波放手不放弃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明智。
不过话说回来,4000家门店的目标看着风光,实际难度堪比闯取经路。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租金贵得吓人,单店月租金数万甚至数十万,要是翻台率上不去,很容易开店即亏损。
下沉市场虽然租金便宜,但消费者对火烤汉堡没概念,供应链成本还高,怎么教育市场都是个难题。
更别说还有麦当劳、肯德基这些老对手加速下沉,华莱士、塔斯汀早已门店破万,汉堡王想分一杯羹,可得拿出真本事。
但机遇也摆在那儿!中国城市化还在推进,三四线城市中产阶级越来越多,消费升级下,大家不再只看低价,愿意为品质和体验买单。
只要汉堡王能接地气,比如推出符合国人口味的健康菜单,搞商圈店+社区店的多元布局,再学学本土品牌的数字化玩法,提升外卖和私域运营能力,4000家门店的目标也不是空中楼阁。
其实不止餐饮行业,美妆、母婴领域的外资品牌早就这么干了,找本土资本合作,借对方的渠道和经验打开市场。说白了,这就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完美融合,本土资本懂市场,外资品牌有积淀,1+1才能大于2。
现在看来,外资餐饮的交权潮,本质是中国消费市场话语权的提升。曾经的外来者,现在主动融入本土生态,这不是退让,而是对市场的敬畏。
未来,能在这1.08万亿元市场里胜出的,必然是那些既守住品牌核心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又懂本土化玩法的玩家。汉堡王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能不能接住这波机会,咱们拭目以待!
发布于:湖南省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配资平台_新股配资网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