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杨原本是戏话剧院的一名学徒,是话剧院台柱子丁可芒的学生。
当年他不顾恩师的阻挠,毅然决然离开了话剧院,那个时候他还年轻不懂恩师对他的苦心。
不过至少松杨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离开后获得了名与利,他红了,成为了流量明星,通告片约不断,名气居高不下。

面对鲜花和掌声,年轻人很容易沉浸在其中,享受这种焦点的关注。
在这个以流量为王的时代,松杨能够脱颖而出说明他的优势,也说明他的幸运。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得必有失,松杨获得了流量,但他的演技实力却一直被质疑。

到了快三十岁的年纪,青春饭还能吃多久?没有实力,没有过硬的专业作品,松杨的淘汰是迟早的事情。
毕竟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美貌的面孔,而观众都是喜新厌旧的,时间久了再美的面孔也有审美疲劳的那一天。
而在三十岁的路口,松杨必须要面临转型了,对他来说这个时候最迫切需要的是一部证明自己实力的好作品。

其实松杨想要转型成为实力派,最开始是因为他的内心受到了刺激。
第一:颁奖典礼被轻视。
松杨因为自己的流量和人气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项。
原本应该给他颁奖的人是重量级嘉宾陈姜戈先生给他颁奖。

很显然陈姜戈是一名演艺圈的实力派前辈,而且还是松杨的偶像。
能够得到来自演艺界前辈的认同对年轻演员来说是一种肯定,对年轻的松杨来说能够得到前辈的肯定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自信。
但是陈姜戈没有出现,而是换了另一个人,虽然主持人说是因为陈姜戈老师在后台出了意外,其实松杨心里明白人家看不起他。

人家觉得他担不起这个最佳男演员的奖,对他的实力有质疑,不出席便是他的态度。
这是松杨红了后面临的第一个轻视。

第二:大制作电影沦为跑龙套。
松杨获奖以后,热度不下,而且他的反微博粉丝是上千万的粉丝,这就是流量,所以这个时候松杨的经纪人便觉得这个时候要乘胜追击,费尽心思为送杨争取了一个国际大制作电影的角色。
“这个国外电影一定要给我们拿下,我们松松一定要去啊。
台词少无所谓呀,本来都说英语,就我们松松英语又不会说几句,再说就他那演技怎么跟国际巨星比啊。
到时候算我捧他还是害他,什么奖项啊,你可别提了,水军打投一直被质疑呢。
那不趁这个机会乘胜追击,多拿点好资源,年轻艺人上来了,我们位置没站稳怎么办啊。拜托,帮帮忙啊。”

这是经纪人偷偷打电话求人时候说的话,很不巧被松杨听到了。
经纪人其实非常明白松杨是个流量明星,没有演技,只有颜值,能够翻红是运气,但是能够红多久就说不好了。
而经纪人现在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压榨松杨,在她的角度上赚钱盈利才是王道,将来如果松杨对她没用了,她可以捧新人,但是松杨的演艺生涯却越走越窄了,甚至到头了。

经纪人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为松杨求来一个在国际大电影演男三的角色,说是男三,其实就是个跑龙套不起眼的角色,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价值更不会有什么成长。
而经纪人其实也知道松杨没有演技,能够得到这个角色也是她费尽口舌,而且之前最佳男演员的奖项也不过是虚的,根本没有实力和可靠的作品站稳脚跟,而且这奖项背后网络上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面对经纪人背后对自己如此的轻视,松杨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经纪人眼中原来自己一直不过是一个赚钱的花瓶,没有演技,没有实力,随时都可以被抛弃的小丑。
而大制作男三的角色不过就是个龙套罢了。
所以当惯了男一的松杨根本不会在乎这个电影,同时他的自尊心也让他自己必须做出改变了。

第三:松杨内心的不安全感。
虽然松杨有上千万的粉丝,有人气有流量,但是这些在网络世界并不是长久的,所有的流量和人气都是稍纵即逝的。
因为总会有新人冒出,而他在演艺界还没有站稳脚跟就要面临被新人代替的风险,根本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实力,没有演技,没有作品。

“星辉巨典的最佳男明星代表的什么呀?它代表不了演技,代表不了荣誉,代表了一下虚火的人气而已,一瞬间就没了。
你觉得流量明星这四个字好听吗?我听到这四个字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贬义词,我听到这个字都恶心,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侮辱。
你再看看媒体对我的冷嘲热讽让我无地自容,这种前后受敌,腹背夹击的感觉谁能理解?你能理解得了吗?
而且我马上快三十岁了,三十岁对一个演员来说意味着是什么?我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实打实的作品能够拿出来,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演员,我心里都是虚的我见到别人。”

这番话是松杨对自己经纪人的一番心里话,他的经纪人坚持他跑通告,上真人秀,出演打龙套的电影。
其实也理解,因为经纪人要考虑利益,但是她忽略了演员的成长,而关于这一点松杨自己内心也是非常清楚的。

这么多年自己一直有人气有流量,但是网络上对他演技的质疑声音一直不断,其实最关键的不是别人的质疑,而是松杨自己非常清楚这么多年自己没有一个站得稳脚的作品,这才是松杨内心一直是虚的真相。
也是松杨在三十岁突然转性想要演话剧的原因,因为一些安全感是需要靠实力获得的。

松杨因为外界的轻视,质疑,内心的不安全感,所以才会答应出演话剧。
因为他本身就是话剧演员出身,但是他在话剧院并没有待很久,所以他的演技说不上太差,但也算不上很好,所以虽然现在他有流量有人气但是没有作品。

现在的松杨迫切需要一部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这个时候昔日的话剧院给自己抛来一根橄榄枝他非常感兴趣。
而且还是和自己的恩师合作,还是一部非常好的本子,松杨太需要这个机会了,因为一旦成功了,他不仅仅可以完成从流量明星到实力演员的转变,改变媒体对他的看法,同时更能将自己的出身话剧演员这个身份坐实。

所以松杨想尽一切办法表达自己合作的诚意,让恩师接受自己,同时尽最大的努力说服经纪人。
最后松杨终于成功了,但是习惯了灯光聚焦,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习惯了自己一直以来是男一号的这个身份。
所以虽然他愿意去没有名气的话剧院,愿意和没有名气的话剧演员合作,但是他内心依旧还是浮躁的,是没有彻底沉下心的。

到底还是年轻,瞧不起国际大制作电影的打酱油角色,又怎么可能甘心去出演没有名气的男二剧本呢?
所以最后松杨终于说服了经纪人让自己出演话剧《父与子》,同时给了自己两个月时间。
但是经纪人多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松杨要从男二变成男一,而且要绝对的男一号。

其实刚开始看起来松杨是不同意经纪人改剧本,其实内心深处他是赞同的,因为他并没有尝试真正去说服经纪人。
之前那么多困难,他都说服了经纪人,而且能够在经纪人面前应对自如,便说明松杨是有能力改变经纪人的想法的。
但是这一次他并没有努力,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想当男一。

最后经纪人说:“这世上就没有改不了的剧本!”
这句话其实也是松杨内心的真实写照。
他不敢亲口说出这句话,是因为对方是他的恩师,他无论是顾于脸面还是情分都开不了这个口。
因为他知道这个戏,他的老师费了多少心血,也知道他的老师奋斗了一辈子需要这个戏来证明自己。

但是他觉得自己演二,整个戏份只有全剧的四分之一,他觉得这点戏份不能证明他的演技,更会让观众觉得他不过是在玩玩而已。
所以他担心自己会失败,于是他想要男一,想要更多的戏份证明自己的实力。
所以这一次他没有组织经纪人的这个要求,而是私下去找了恩师的女儿沫沫,跟她说:“《父与子》是因为我答应了况南姗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很难说,其实我今天叫你过来,我就是想让你帮我跟老师那边说一下。因为这个如果我亲自去说的话,真的,我实在是很难开口。
《父与子》我得演男一,这是我上《父与子》的条件,这个条件是况南姗提出来,如果我要上我就必须得演男一。”

说到这里,沫沫也明白了松杨的弦外之音:“你的意思是让我回去告诉我爸,你们的意思要把男二改成男一对吗?”
松杨一直强调自己很想出演这个戏,而这个条件虽然很无理,也说不过去,但是他强调这是况南姗的意思,如果自己不答应就无法参演这部戏。
松杨表现自己非常为难,没有办法,因为他希望沫沫能够帮他。

他之所以有底气来找沫沫,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自信,在他心目中自己是流量明星,有着上千万的人气,而自己恩师的话剧院不过是个没有名气的话剧院罢了,自己的恩师更是这么多年一无所有。
而话剧院找到自己也是因为他们需要自己这个流量明星来给他们票房和关注。
这就是松杨的底气。

而他之所以不敢亲自跟老师说,是因为他内心深处还有仅存的那一点恩师情分,因为他知道自己需要恩师来带自己,需要这次的磨砺机会。
无论松杨如何解释自己左右为难和无奈,但是沫沫还是一眼看透了松杨。
她说:“你也想演男一对吗?”

这个时候了,松杨还在狡辩,他说:“但是我真的没办法,你能理解我吗?”
听到这里,沫沫看透了松杨的虚伪,她说:“松杨,学艺先做人,这是我一个外行都懂的道理。
你现在红了就可以为所欲为,抢你老师的戏了?就算时代再变,演员再红,尊师重道这四个字是不会变的。
男二改男一,亏你想得出来。我再送你两个字:虚伪。

沫沫说的没错,松杨是虚伪,他仗着自己现在红了,不惜改剧本,抢老师的戏,嘴上说自己想要学习,想要好好磨砺演技,实际上内心深处还是非常的浮躁和虚伪,自私的。
因为他红了,习惯了自己是男一,却忘记了所有的实力派演员都是靠从小角色开始磨砺的。
他觉得只有自己出演男一才能证明自己的演技,但是他错了,不是男一能够证明自己,而是任何小角色能够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实力。

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男一,但是有永远出色的小角色让人无法忘记,让人记忆深刻。
而松杨在演艺这条路还需要成长,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放下虚荣和自私,放下虚伪的面具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在这个圈子里站稳脚跟。
这个道理不仅仅应用在演艺圈配资网站排名第一,其实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不忘初心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配资平台_新股配资网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