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两军在战前都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配资平台_新股配资网,装备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
开战后,俄罗斯进行了军工动员,翻修老装备并继续生产新装备;而乌军除了搜罗国内的老旧装备外,还从西方得到了大量的装甲载具。
所以毫不夸张地讲,俄乌战场上先后使用的装甲载具可以称得上数以万计。

但是咱们在俄乌战场上却很难看到“装甲洪流”在大平原上驰骋的场景——当然在开战初期俄军的确这么搞过,可其糟糕的后勤以及缺乏长距离机械化行军的能力,使得这一切变成了灾难。
此后俄乌之战逐渐转入阵地战模式,双方上百万大军堆砌在1000多公里战线上,巨量的地雷充斥其间,随后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使得大规模装甲冲击变得不再可能。
甚至别说大规模作战了,就是坦克装甲车正常的活动都受到极大限制,以至于俄军的突击作战以及乌军偶尔的反击行动,很多时候都是步兵徒步渗透的模式。
为了让坦克装甲车辆适应新形势下的作战,俄乌两军都进行了各种尝试;其中因为俄军的坦克装甲车较多,而且处于攻势地位,所以各种改进最多。
以坦克为例,最开始还只是简单的“加棚式”,但这无法抵御多角度的无人机攻击;随后俄军又鼓捣出了“乌龟式”,在一度发挥作用后,随着前线的无人机密度更大,这种坦克也落伍了。

现在俄国人又搞出了“刺猬式”或者“豪猪式”坦克,最近两天出现在网络上的这种强化改装版坦克,想必大家也看到了。
这种“新式坦克”在原先的附加钢架结构上,又焊上了大量的钢链、钢缆、钢枝,并加装电子对抗装置,使得原先“干净利落”的坦克成为了一只巨大的“钢铁豪猪”。
这种“钢铁豪猪”的出现是俄国人在作战过程中发现,加装钢板包裹的“乌龟坦克”在乌军无人机的连续攻击下往往会失能,而且有些薄弱角度无法覆盖。
而焊上大量钢枝后,无人机往往被提前引爆或者说直接卡在钢枝内,相对于原先简单的钢架和钢板,这种钢枝、钢链的附加更容易实现“全包裹”。
当然其劣势肯定也有,比如大量附加使得坦克更重,机动性减弱;使得坦克视野受限,灵活度降低;使得车组进出不便,坦克维修的难度也加大。

但是在如今的俄乌战场形势下,首先考虑的是“生存要素”,因为“白板坦克”太容易被干掉了,车组和坦克都被干掉了还扯什么机动、视野、灵活、麻烦呢?
反正现在的战场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坦克战,也不存在坦克随意冲击的空间,那么它的“职能”发生变化,就要在适应新环境下“物尽其用”。
现在这种“豪猪坦克”的用途主要是两种,即进攻和防御。
在进攻模式下,这种坦克要实现“全武装”化,即加装电抗装置、扫雷套件后,作为车队头车出击。
这种冲击车队的规模不大,一般是排级到连级,由头车负责在雷区中开路,并吸引和消耗来袭的大部分乌军无人机,将突击队员或补给成功投放到预定地点即算成功。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硬冲、硬扛模式,这种打法通常在对面的乌军较弱时效果明显,而且也必须是在削弱对方、选好线路、做好支援的情况下进行,不能楞头冲。
在当前的各大战区中,东部集群方向的乌军较弱,而该集群的进攻积极性又强,所以机械化冲击在这边比较多,这次公开的“豪猪坦克”也是东部集群的(类似这种冲击在乌军比较强的多布罗皮利亚方向就比较难,实际上冲击的部队也是从东部集群调来的)。
而在防守模式下,这种坦克主要是在后方蹲守,充当起炮兵的任务,蹲在预设阵地内开炮打击乌军目标。

这种预设阵地通常都在林带内,而“刺猬坦克”本身的结构盖上伪装网,再插点树枝之类的隐藏效果很好。
就算被乌军无人机发现了,凭借这家伙目前的机构,无人机想要彻底干掉它也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现在乌军那边也有类似的改装,不过主要是在装甲车上,坦克上的应用似乎还没出现,不过乌军现在也没多少坦克就是了。
最后需要提醒两点:
第一:这种改装化的坦克虽然是加大了无人机攻击的难度和成本,但也不是无敌的,所以也不用神化它,认为有了这玩意俄军进攻就无敌了,那不可能;
甚至说俄军中进行如此程度改装的坦克还是少数,先试试看再说,大部分的坦克平时加装“套件”还是更简略些。

第二:即便有了这种“豪猪坦克”,也只是为俄军的攻防作战提供了一款“新装备”而已,在战场上具体使用什么装备、什么战术,需要综合考虑;
所以说今后大家照样能看到俄军的步兵渗透,摩托车突击,这些与“重装突击”完全不同的作战模式照样还是会存在。
甚至于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还会看到更夸张的坦克改装或者作战战术,这些都是在大量死人的基础上才出现的。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疯狂的麦克斯”改装车也好,“哈尔科夫的移动城堡”也罢,其夸张的背后实际都是血的代价,而这——就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