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练为战,守护生命!省二医携手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开展台风灾后救援应急演练
(省二医携手白云区新市街道开展台风灾后救援应急演练,时长共1分03秒)
省二医携手白云区新市街道开展台风灾后救援应急演练
为全面做好区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切实提升在极端天气下的医疗应急响应、资源调度与救援协作能力,10月31日,由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牵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新市街道棠涌经济联合社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新市街道应对超强台风联合医疗应急演练在广州白云站附近举行。

应急演练现场
多部门联动,模拟实战锤炼应急韧性
演练开始前,新市街道相关负责人在动员讲话中指出,省二医作为区域内权威医疗机构,在历次应急救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次联合演练是提升街道应急救援能力、完善“街道+医院”联动机制的重要举措,旨在以实战标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重点检验信息联动、资源调配与协同配合能力,确保在真实险情中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演练模拟台风导致广州白云站周边广告牌脱落、树木倒伏,造成数名群众受伤。险情发生后,新市街道的社区网格员通过应急对讲系统迅速上报险情,新市街道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新市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最小应急单元率先响应,组织现场先期处置,并发送救援指令。
省二医民航院区急诊科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派出救护车及5人院前急救医疗小组前往救援。抵达现场后,组长立即与应急单元沟通现场情况并迅速依据国际通用的“简明检伤分类法”(START),对伤员进行伤情评估,包括“行动能力、呼吸情况、循环状态、意识水平”等内容,并标明伤员接受救治的优先等级:红标是第一优先(危重伤,立即救治),黄标是第二优先(重伤,尽快救治),绿标是第三优先(轻伤患者,可暂缓救治),黑标是已死亡或受致命伤的患者。“检伤分类是批量伤员救援的核心,必须快而准。”省二医民航院区急诊科主任郝建志表示,“颜色标识危重患者能高效统筹资源,争取为他们救治的黄金时间。”
此时,第二批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与首批组长了解情况后,立即参与到已完成检伤患者的紧急救治当中,为他们实施更进一步的查体和治疗,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伤情分级。两组人员分工协作,优先级清晰明确,救治工作紧张有序,顺利完成现场7名伤员的检伤、初步救治和转运工作。

应急演练现场
专业应急培训,打通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
在紧急救援环节中,省二医医护人员演示了止血包扎、骨折夹板固定、脊柱损伤搬运等标准化操作。棠涌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同步参与秩序维护、信息登记及轻伤人员分流照护,凸显社卫人员在灾后救援中的枢纽作用。
演练结束后,省二医民航院区、胸壁外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龙伟光对演练成效给予高度评价:“演练情景逼真、处置专业、衔接紧密,充分展现了白云区新市街道医疗应急体系的建设成果,也是省二医与棠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医疗技术合作后的一次成功实践,为区域公共卫生网络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了解,2024年3月,省二医与新市街棠涌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建立医疗技术支持合作关系,打造应急特色卫生服务站, 达成“一般疾病不出村街,大病不出区、重症及疑难疾病实现线上线下快速响应、绿道畅通”的目标。作为全国首家省级应急医院、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及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省二医充分发挥应急救治优势,在急救创伤、重症、心肺、胸壁外科等领域与新市街道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建立绿色转诊通道,集结区域急危重症救治力量,形成一体化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此次演练不仅是对医护人员急救技术的检验,更是对区域医疗资源协同能力的实战评估。在台风多发的广东,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之间的高效联动,已成为筑牢公共卫生防线的关键举措。通过常态化演练、标准化流程和数字化工具,省二医在白云区正逐步构建起一张“平急结合、反应灵敏、覆盖全域”的医疗应急网络,为群众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唐勇军
【通讯员】丘绮晴 蒙彦伶
【本文责编】刘树强
【频道编辑】李卓华 李梦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叶石界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